維基媒體基金會嘅普遍行為守則
呢個政策係由維基媒體基金會信託委員會。 維基媒體基金會嘅官員或者工作人員,或者任何維基媒體項目嘅當地政策,都唔可以規避、侵蝕或者忽略佢。 |
點解我哋有一個普遍行為守則
我哋相信要令到盡量多嘅人積極參與維基媒體項目同空間,以達到我哋對一個每個人都可以分享所有人類知識嘅世界嘅願景。我哋相信我哋嘅貢獻者社群應該盡量多元化、包容同埋易於接觸。我哋希望呢啲社群可以為任何加入(同埋想加入)嘅人提供正面、安全同健康嘅環境。我哋致力確保呢個情況仍然係咁,包括接受呢個行為守則,同埋根據需要重新睇返更新。另外,我哋希望保護我哋嘅項目免受損害或者歪曲內容嘅人嘅威脅。
為咗符合維基媒體嘅使命,所有參與維基媒體項目同空間嘅人都會:
- 幫助創造一個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分享所有知識嘅世界
- 成為一個避免偏見同偏見嘅全球社群嘅一部分,同埋
- 努力喺所有工作入面達到準確性同可驗證性
呢個《世界行為守則》(UCoC)定義咗一套最低限度嘅預期同唔可以接受嘅行為指引。呢個適用於每個同網上同網下維基媒體項目同空間互動同埋作出貢獻嘅人。呢個包括新同有經驗嘅貢獻者、項目內嘅官員、活動主辦單位同參與者、關係企業嘅員工同董事會成員,同埋維基媒體基金會嘅員工同董事會成員。佢適用於所有維基媒體項目、技術空間、親身同虛擬活動,同埋以下嘅例子:
- 私人、公開同半公開嘅互動
- 討論社區成員之間嘅分歧同表達團結
- 技術發展嘅問題
- 內容貢獻方面
- 同外部合作夥伴代表聯盟/社群嘅個案
1 – 簡介
《世界行為守則》為全球維基媒體項目嘅協作提供咗一個行為基礎。社區可能會加入呢個資料,以制定考慮到當地同文化背景嘅政策,同時維持呢度列出嘅準則作為最低標準。
《世界行為守則》對所有維基媒體人都平等適用,冇任何例外。如果行為同《世界行為守則》相矛盾,就可能會導致制裁。呢啲可能係由指定嘅官員(喺佢哋嘅本地情況下適當)同/或者由維基媒體基金會作為平台嘅合法擁有者施加。
2 – 預期行為
每個維基媒體人,無論佢哋係新嘅編輯定有經驗嘅編輯、社群官員、聯盟或者維基媒體基金會嘅董事會成員或者員工,都要為自己嘅行為負責。
喺所有維基媒體嘅項目、空間同活動入面,行為都會建立喺尊重、文明、同事關係、團結同良好嘅公民精神上。呢個適用於所有貢獻者同參與者,喺佢哋同所有貢獻者同參與者嘅互動中,唔例外,基於年齡、精神或身體障礙、身體外貌、國籍、宗教、族群同文化背景、種姓、社會階級、語言流利度、性取向、性別認同、性別或職業領域。我哋亦都唔會根據維基媒體項目或運動嘅地位、技能或成就作出例外。
2.1 – 互相尊重
我哋期望所有維基媒體人都會對其他人表現出尊重。喺同人溝通嘅時候,無論係喺網上定係網下嘅維基媒體環境,我哋都會互相尊重噉對待對方。
呢個包括但唔限於:
- 練習同理心。 聽吓,嘗試理解唔同背景嘅維基媒體人想同你講啲咩。作為維基媒體人,準備好挑戰同適應你自己嘅理解、期望同行為。
- 假設善意,並進行建設性嘅編輯; 你嘅貢獻應該會提升項目或者工作嘅質素。好心同真誠噉提供同接受意見。批評應該以敏感同建設性嘅方式去表達。所有維基媒體人都應該假設,除非有其他證據,否則其他人喺度協作改善項目,但係呢個唔應該用嚟證明有有害影響嘅聲明。
- 尊重貢獻者命名同描述自己嘅方式。 啲人可能會用特定嘅詞語嚟形容自己。作為尊重嘅表現,喺同呢啲人溝通或者關於呢啲人溝通嘅時候,喺語言或者技術上可行嘅情況下,使用呢啲條款。例子包括:
- 族裔群體可能會用一個特定嘅名嚟形容自己,而唔係其他人歷史上用嘅名;
- 人哋嘅名可能會用佢哋語言入面嘅字母、聲音或者字詞,而呢啲字可能你唔熟悉;
- 用唔同嘅名或者代名詞去認同某種性取向或者性別認同嘅人;
- 有特定身體或精神障礙嘅人可能會用特定嘅術語去形容自己
- 喺親身見面嘅時候,我哋會歡迎大家,我哋會留意同尊重對方嘅喜好、界限、感性、傳統同要求。
2.2 – 文明、同事關係、互相支持同良好嘅公民精神
我哋努力去做以下嘅行為:
- 文明係人同人之間嘅行為同說話嘅禮貌,包括埋陌生人。
- 同事關係係指參與共同努力嘅人互相延伸嘅友好支持。
- 互相支持同良好公民係指積極負責確保維基媒體項目係有生產力、愉快同安全嘅空間,並為維基媒體嘅使命作出貢獻。
呢個包括但唔限於:
- 導師同教練:幫助啲新人搵到自己嘅路同獲得必要嘅技能。
- 留意同事貢獻者:當佢哋需要支持嘅時候,幫佢哋,當佢哋受到唔符合《世界行為守則》預期行為嘅對待時,就為佢哋發聲。
- 認同同埋讚揚貢獻者所做嘅工作:多謝佢哋嘅幫手同工作。欣賞佢哋嘅努力,並且喺應有嘅地方畀讚賞。
3 – 唔可以接受嘅行為
《世界行為守則》旨在幫助社區成員識別不良行為嘅情況。喺維基媒體運動入面,以下嘅行為被認為係唔可以接受嘅:
3.1 – 騷擾
呢個包括任何主要係為咗恐嚇、憤怒或者令到某人唔開心嘅行為,或者任何呢個行為會被合理地視為最有可能嘅主要結果。如果呢種行為超出咗一個合理嘅人喺全球性、跨文化環境入面所期望嘅容忍範圍,噉就可以被視為騷擾。騷擾通常會以情緒虐待嘅形式出現,特別係對喺弱勢地位嘅人,亦可能包括聯絡工作場所或者朋友同屋企人,以恐嚇或者尷尬。喺某啲情況下,喺單一個案入面唔會升到騷擾程度嘅行為,可能會透過重複變成騷擾。騷擾包括但唔限於:
- 侮辱:呢個包括叫人名、用污名或者刻板印象,同埋任何基於個人特質嘅攻擊。侮辱可能係指被認為嘅特質,例如智力、外表、族群、種族、宗教(或者缺乏呢啲特質)、文化、種姓、性取向、性別、性別、殘疾、年齡、國籍、政治隸屬或者其他特質。喺某啲情況下,反覆嘅嘲笑、諷刺或者侵略行為係集體上構成侮辱,就算個別嘅言論唔會構成侮辱。
- 性騷擾:喺個人知道或者合理地應該知道呢種關注係唔受歡迎嘅情況下,或者喺唔可以表達同意嘅情況下,對其他人進行任何種類嘅性關注或進步。
- 威脅:明確或隱含噉暗示身體暴力、唔公平嘅尷尬、唔公平同唔合理嘅名譽損害嘅可能性,或者透過建議無償嘅法律行動去贏得論點或者迫使某人按照你想要嘅方式行事,同埋恐嚇。
- 鼓勵對他人造成傷害:呢個包括鼓勵其他人自殘或者自殺,同埋鼓勵某人對第三者進行暴力攻擊。
- 披露個人資料(Doxing):喺維基媒體項目或者其他地方,喺未經佢哋明確同意嘅情況下,分享其他貢獻者嘅私人資料,例如姓名、工作地點、實際地址或者電郵地址,或者分享有關佢哋喺項目以外嘅維基媒體活動嘅資料。
- 追捕: 跟住一個人喺整個項目入面,同埋反覆批評佢哋嘅工作,主要係為咗令佢哋唔開心或者灰心。如果喺努力溝通同教育之後,問題仍然持續,社區可能需要透過既定嘅社區流程去解決。
- 拖曳:故意打亂對話或者以假意嘅方式發佈嚟故意挑釁。
3.2 – 濫用權力、特權或者影響力
當某人喺真實或者被認為有權力、特權或者影響力嘅位置,對其他人進行唔尊重、殘忍同/或者暴力嘅行為嗰陣,就會發生虐待。喺維基媒體環境入面,佢可能會以言語或者心理虐待嘅形式出現,同埋可能同騷擾重疊。
- 官員同職員濫用職權:利用指定官員,以及維基媒體基金會或維基媒體關係企業嘅官員同工作人員所掌握嘅權力、知識或資源,嚟恐嚇或者威脅其他人。
- 濫用資歷同人脈:利用自己嘅地位同聲譽去恐嚇其他人。我哋期望喺呢個運動入面有重要經驗同聯繫嘅人要特別小心行事,因為佢哋嘅敵意評論可能會引起意外嘅反應。有社區權威嘅人有一個特別嘅特權,就係可以被視為可靠,唔應該濫用呢個特權去攻擊其他唔同意佢哋嘅人。
- 心理操縱:惡意令某人懷疑自己嘅認知、感官或理解,目的係贏得論點,或者迫使某人按照你想要嘅方式行事。
3.3 – 內容破壞同埋濫用項目
故意引入有偏見、虛假、唔準確或者唔恰當嘅內容,或者阻礙以其他方式阻礙內容嘅創作(同/或者維護)。 包括但唔限於:
- 喺唔適當討論或者提供解釋嘅情況下,反覆任意或者冇動機噉移除任何內容
- 系統性噉操縱內容,以支持對事實或觀點嘅特定解釋(亦都係透過唔忠實或者故意錯誤噉呈現來源,同埋改變編輯內容嘅正確編寫方式)
- 任何形式嘅仇恨言論,或者歧視性語言,旨在根據個人或團體嘅身份或者個人信仰,去抹黑、羞辱、煽動對個人或團體嘅仇恨
- 喺維基百科、資訊性使用嘅背景之外,使用符號、相、類別、標籤或者其他對其他人造成恐嚇或者有害嘅內容。呢個包括對旨在邊緣化或者排斥嘅內容施加計劃。